文章来源:中国教育报 类型:行业新闻 日期:2018-08-15
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,境内有汉、彝、藏、蒙古、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;凉山也是革命老区,曾经书写“巧渡金沙江”“彝海结盟”等辉煌历史篇章;凉山还是深度贫困地区,全州辖17县市,其中11个民族聚居县为深度贫困县。面对教育基础薄弱、办学条件达标率低、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的局面,近年来,我州坚持把教育作为战略性、全局性、基础性、先导性工程来抓,全州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,办学条件显著改善,教师队伍建设卓有成效,教育质量稳步提高,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。
加大教育投入,全面改善办学条件。“十二五”以来,全州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达579亿元,其中,人员经费371亿元,公用经费96亿元,改善办学条件经费112亿元。2011至2017年教育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从17.99%上升至24.67%。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,大力实施“全面改薄”、十年行动计划、教育扶贫提升工程、大凉山彝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项目,着力化解“大校额”“大班额”“大通铺”“小食堂”,确保乡乡有标准化学校。
发挥职业教育扶贫优势,提升群众脱贫致富能力。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,州级财政每年安排职教攻坚经费2000万元,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,采取自主办学、联合办学、异地培养等方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,全州中等职业学校达到18所(含2所技工学校),在校学生3.08万人。深入实施彝区、藏区“9+3”免费教育计划,每年在彝区10县和木里县招录4800余名初中毕业生到内地优质中职学校就读,努力实现“解决一人读书、实现一人就业、带动一个家庭脱贫致富”目标。
实施“一村一幼”计划,补齐学前教育短板。从2015年始,启动实施“一村一幼”计划,利用村委会活动室、彝家新寨活动场所、村小闲置校舍等富余公共资源开设幼教点。目前,全州开办村级幼教点3096个,设立教学班3963个,招收幼儿12.54万人,选聘辅导员7804人,全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3.4%。